山東濱州首家信托制物業落地 收支明細隨時可查
物業新聞網訊:
?7月29日,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西街道祥悅苑小區的居民,紛紛在手機桌面上添加了一個名為“透明小區服務”的微信小程序。通過這個小程序,業主可隨時查看物業費收支明細、追蹤每一筆開支的原始憑證、掌握物業人員工作動態。
??這看似簡單的操作,標志著祥悅苑作為信托制物業試點,在破解老舊小區管理上邁出了關鍵一步。
??試點破局:
??老舊小區的“信任之選”
??祥悅苑小區建于1998年,現有3棟居民樓、104戶300余人。作為由職工宿舍轉型而來的典型老舊小區,它長期面臨設施老化、物業費標準低、居民參與度弱等共性難題,物業收費難、服務差,業主不滿意的惡性循環曾是常態。
??2024年,美世界物業入駐后,通過“線上智能+線下實體”服務改善了環境,但傳統模式下收費不透明、權責不清等問題,仍制約著治理效能的提升。
??轉機出現在多方合力之下。7月18日,經過街道、社區、業主及物業公司的共同努力,祥悅苑小區舉行“信托制物業管理”簽約大會,同步上線“數智管家”監管平臺,濱州市首家信托制物業由此在市西街道正式落地。
??為何選擇祥悅苑作為試點?濱城區市西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副主任楊延榮點出關鍵:“一方面,小區業委會盡職盡責,居民關系融洽;另一方面,物業公司積極支持服務創新。更重要的是,多次調研走訪顯示,絕大多數居民對嘗試更透明、更公平的信托制管理模式表達了支持意愿。”他概括了信托制的核心:“就是把錢放進‘玻璃口袋’,讓誰都看得明明白白。”
??楊延榮進一步介紹,信托制物業將實現資金歸屬與管理權的分離,物業費不再直接交給物業公司,而是將物業費和小區的公共收益存入全體業主共有的信托賬戶,由業委會、物業、業主共同監管。業主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維修費、保潔支出等各項數據,并通過開放式預算、雙密碼賬戶等機制,實現資金透明化管理。
??模式創新:
??透明化構建信任基石
??走進祥悅苑,公告欄里“信托制物業”宣傳欄詳細解釋了新模式的運作邏輯。真正的“透明密碼”,藏在業主手機的小程序里。
??資金全透明,每一分錢去向可溯。“登錄‘透明小區服務’小程序,賬戶余額、支出審批、報事報修等項目一目了然,業主的問題基本都能線上解決。”小區物業經理范紅霞介紹,該程序涵蓋巡檢、設備管理、工作留痕、報修、審批、服務標準等15個大項。
??打開透明小區服務小程序業主端口,賬戶余額、2025年支出等費用明細放在了顯眼位置。錢花到哪兒、花了多少,業主們通過這個小程序就能一覽無余。
??“以前交完錢就‘石沉大海’,現在隨時能查余額、看明細、審發票。小到換燈泡的幾塊錢,大到維修費,都清清楚楚。心里踏實了,繳費也痛快了。”作為老住戶,小區業委會主任茍志超對變化體會深刻。“信托制物業管理下,每一分錢的去向都清清楚楚、公開透明,極大減少了業主和物業之間的矛盾。以往物業管理模式,物業費去向成謎,業主只能被動接受物業的說明,如今連買顆釘子都有記錄,錢真正花在了明處。”
??除了資金流向,物業服務的全過程也在小程序上實時“曬”出來。保安的巡邏軌跡、保潔的清掃頻次、維修工的接單記錄乃至員工考勤,都清晰可查。
??7月29日,范紅霞的手機就彈出一條新工單:單元樓樓道照明故障。這正是業主通過小程序上報的維修需求。“業主報修后,我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響應處理。業主在小程序上能實時追蹤進度,從報修到完成,全程可見。”范紅霞解釋,這種透明化監督,倒逼服務提質增效。
??“信托制最突出的成效,就是化解了業主和物業的固有矛盾。”范紅霞深有感觸,過去大量精力耗在催費和糾紛處理上,效率低、服務差,形成惡性循環。現在,物業公司采用酬金制,收入與服務量掛鉤,多勞多得。
??對于信托制的未來,業主們也充滿期待,“只要建立起信任,業主愿意為好服務買單。”而對更多等待改造的老舊小區而言,這個藏在微信小程序里的“透明密碼”,或許正是破解管理困局的一把鑰匙。
??“物業公司從管理者變為服務者,業主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,實現了小區管理的‘權責對等、信義雙贏’,祥悅苑的破冰實踐,為全市基層社會治理注入了新動能。”市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、辦事處主任張浩說。
??濱州的破冰,恰逢全國信托制物業推廣的關鍵期。連日來,海南、廣州、北京相繼落地創新案例,不同城市探索出差異化路徑。濱州選擇由街道主導、科技賦能的方式,這些實踐共同指向同一目標:用制度創新重建社區信任基礎。